当前位置: 首页 琴叶榕百科

如何种植“琴叶榕”

时间:2024-09-23 10:24:31 浏览量:100

要问绿植界的新宠是哪些,琴叶榕绝对排得上名。琴叶榕是这几年世界范围内最流行的绿植之一,可以算是家居绿植界的新晋网红。但在国内,琴叶榕却以“好看、难养”著称,是有名的“空盆制造者”。

琴叶榕最初的用途并不是室内观赏,而是室外绿化。琴叶榕叶片大、枝条茂盛、生长快,用来装点小区环境、丰富绿化带是很合适的。但是近几年,琴叶榕逐渐被用作室内绿植,所以本篇主要探讨的还是室内观赏性绿植琴叶榕的种植方法。

养殖方法:琴叶榕种苗的养殖多采用扦插、压条等方式

扦插最好在春夏之交结合修剪整形进行。扦插时选1-2年生枝干,在其离盆土面20-30厘米处剪下,将条切为3-4节茎段,作为插穗,每段插穗留一片叶,并将叶片剪去2/3-3/4,以减少水分蒸发;先将插穗伤口浸于水中或用草木灰等沾伤口,以免树液流出;插穗插于以河沙或珍珠岩培成的插床,并注意保持播床温度及周围较高的空气湿度。在25-30℃温度下一个月左右可以生根。

经过截干后的植株,在由于破坏了其顶端优势,茎干节位隐芽可萌发新梢,并可形成分叉树形;待新梢老化后可再行剪取扦插。或可采用水插法,将枝条剪成20厘米长一段,插入水中,25℃至35℃的条件下,很快生根,但需勤换水以防止腐烂。

压条法养殖。选择植株下部健壮的半木质化的枝条,轻轻下弯埋入土中,不可使枝条分离母株或损伤折断。枝梢要露出土表,并用小竹竿捆好使其直立生长。埋入土中的茎段于压条前进行环状剥皮,剥皮宽度1cm左右。枝条埋入土中部位表层应用辅助物固定,以免枝梢弹起。压条后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、疏松,3~4周以后即可生根,此时切离母株另行栽植。

栽培管理

琴叶榕喜温暖、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,喜阳也耐阴。琴叶榕对光照的适应性较强,在明亮的散射光下就能生长良好,夏、秋季高温时应避免阳光直射,以免灼伤叶片,使叶片失去光泽。但亦不宜过阴,否则植株生长瘦弱,应给予50%的遮荫。生长适温为25℃至35℃,15℃左右休眠,5℃以上可安全越冬,冬季应注意防寒。为了提高其耐寒力,除了秋末及冬季控制浇水量外,可于冬季来临前一个月左右增施磷钾肥。

盆栽土壤可以田园土和草炭土加入少量砂土混合,同时加少量腐熟基肥,宜呈微酸性,pH值在6.0至7.5之间为宜。盆株置于室内半阴处,不可接受过多的直射阳光。具有较强的原生性,选择摆放位置要长远考虑,一旦选好位置切忌随意移动。温度波动对其生长有害。

春夏季琴叶榕生长量较大,所需的水份较多,须给予充足水分,同时增加叶面喷水。由于其叶片宽大,需肥量较大,所以生长和季一般1-2周须施液肥或颗粒复合肥,以促进植株生长和叶片浓绿。从新叶展开时起至8月中旬,每隔10天施肥一次,以氮肥为主。停止生长或休眠时停肥。每隔2~3年换盆一次,琴叶榕茎干很少分枝,尤其在幼龄时分枝更少,应于每年春天将茎干短截,以破坏植株的顶端优势,促使剪口下的隐芽萌生新梢,形成分叉的枝形。

病虫防治

危害:疫腐病在琴叶榕栽培、引种区有不同程度的发生。危害琴叶榕叶片和茎部,造成叶片枯死或全株死亡。

症状:叶部感病区后出现水渍状灰色病斑,迅速增大,发展成暗褐色并腐烂。茎部感病后出现暗褐色病斑,如病斑环割茎部,其以上部分即枯死。

防治:

1.加强栽培管理,增强植株抗病性。琴叶榕栽植宜选用砂质壤土或壤土,排水良好,全日照或半日照,要求通风良好,温度较高,冬季不低于10℃。苗圃地避免连作。施用复合有机肥,防止偏施氮肥。夏季置放于室外半阴处或湿润、光照较充足处。室内观赏应置于有光照、通风处,时间不宜过长。冬季宜放于室内温暖通风向阳处,浇水不要太多,保持土壤湿润即可,注意清除叶面尘土,保持叶面清洁干燥。

2.盆栽植株发病后要迅速移至通风向阳有充分光照处,叶面不要喷水,并要剪除重病叶。轻病叶可将病斑连同部分健康组织剪除,再喷洒多尔多液保护,或喷洒80%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、25%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~800倍液等,注意药剂轮换使用。

3.病死株被清除后,土壤要浇灌1%硫酸铜或撒生石灰粉等消毒。

本文分类:琴叶榕百科

本文标签:无

浏览次数:100 次浏览

发布日期:2024-09-23 10:24:31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qinyerong.cn/baike/K75GOrwgbJ.html